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18届委员会--肿瘤筹备学组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9-09-23

 

新成立的肿瘤筹备学组,将坚决落实和贯彻第18届儿科学分会提出的弘扬科学精神,引领学术发展方向总体工作构想。瞄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儿童肿瘤的战略发展目标,借助中华医学会的平台,联合全国儿童肿瘤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童肿瘤专业医生,将儿童肿瘤学科充分外延,形成肿瘤内科管理下的学科协作优势的大学科”-儿童肿瘤学科。进一步提高我国儿童肿瘤诊治水平,改善我国儿童恶性肿瘤的预后。

一、肿瘤筹备学组核心成员工作分工

根据儿科学分会的工作分工,肿瘤筹备学组做好与儿科学分会主委、副主委分管工作的对接,以利于学组在儿科学分会引领下积极开展工作,蓬勃发展。

  马晓莉:学术引领、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王天有教授)、儿童疾病中国流调领导小组(黄国英教授

  方建培:规范临床指南制定领导小组(姜玉武教授

  高举:宣传与应急领导小组(母教授

  高怡瑾:国外医学团体学术交流领导小组(罗小平教授)、

  袁晓军:国内学术交流统筹领导小组(孙锟教授

  苏雁秘书:与马晓莉、袁晓军教授对接

  段超秘书:与方建培、高举和高怡瑾教授对接

二、肿瘤筹备学组2019年工作计划

1、组织学组专家委员,参加2019年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血液+肿瘤分会场专题报告会。目前已经完成专题报告和大会发言论文的审阅

2、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的流程,继续完善肿瘤学组的申报工作。在儿科分会的指导下建立建全学组的规章制度。目前已经完成申报等待批复。

3、确定2020年学组学术会议具体计划,并上报学会。24届儿科大会时确定。

三、肿瘤筹备学组未来3年工作计划

目前我国儿童恶性肿瘤诊治的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儿童恶性肿瘤早期识别度低、诊治不规范、巨大肿瘤多、晚期病例多、专科医生少、边远地区在儿童恶性肿瘤诊疗方面技术有限、甚至还存在许多误区、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处于初级阶段、多中心临床研究刚刚起步等诸多问题。因此,肿瘤学组的成立,须正视中国儿童肿瘤诊疗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借此平台进行儿童肿瘤系统诊治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儿童肿瘤流行病学、危险因素、预防筛查、挽救性研究以及儿童肿瘤的长期随访等方面研究。以推动我国儿童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改善我国儿童恶性肿瘤的预后。

未来三年,学组将在儿科分会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学术活动,下功夫和投入精力对学组活动进行策划和组织,计划进行如下工作:

1、 搭建我国儿童肿瘤医生高水准交流合作平台,组织专家参加全国儿科年会,计划并组织召开血液/肿瘤学术年会。

2、 梳理我国近年来发布的儿童肿瘤相关的诊疗建议、专家共识、指南,有计划地组织更新,撰写新的技术规范、临床路径、诊疗建议和指南。

3、 在分会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学组自己的网页。加强在国内外的宣传,重视儿童肿瘤的科普宣传工作,鼓励和组织学组专家发表和撰写有关儿童肿瘤的科普文章。

4、 在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儿童肿瘤登记与监测体系,逐步开展全国儿童肿瘤监测工作。把过去国内没有的一些儿童肿瘤基础数据统计出来,掌握我国儿童肿瘤发病动态,有针对性开展儿童肿瘤的防治工作,补数据。

5、 积极拓展与国外医学团体和国内医学团体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鼓励各委员单位参加国际儿童肿瘤会议,并积极投稿,争取更多大会发言,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我国儿童肿瘤的工作成果,讲我们自己的故事。

6、 积极推动儿童恶性肿瘤单病种多学科协同的规范化诊治研究,逐步开展恶性肿瘤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7、 开展肿瘤内科的管理者培训,充分发挥肿瘤内科医生在儿童肿瘤诊疗过程中的管理角色,积极推进儿童肿瘤的规范化诊治、管理和长期随访。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我国肿瘤患儿的早诊早治、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的全方位干预的大样本登记随访系统。

8、 积极开展儿童肿瘤专科医师培训、专科城乡对口支援以及诊治技术培训及推广,以全面提高肿瘤诊疗各相关学科能力,使全国儿童肿瘤诊疗能力均衡发展。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肿瘤筹备学组

201992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