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网站 | > 新闻中心 |
昼夜节律紊乱与围产窒息患儿的诊治进展学习班
暨全国新生儿学组及青年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报道
发布时间:2020-10-28
金秋十月下江南,金秋十月话健康。疫情常态化管理下的十月,我们迎来了“昼夜节律紊乱与围产窒息患儿的诊治进展学习班暨全国新生儿学组及青年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在全国儿科大会期间于2020年10月23日在苏州顺利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组长周文浩教授主持开幕式,邀请杜立中教授、冯星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辞。随后的工作会议由学组顾问、组长、副组长和青委副组长,陈超教授、余加林教授、周文浩教授、富建华教授、史源教授、王来栓教授等分别就近一年新生儿学组及青年委员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汇报,学组委员及秘书严超英教授、郑军教授、黑明燕教授、童笑梅教授、杨传忠教授等也都积极发言,大家一致表达对学组工作的全力支持,新生儿学组应引领全国新生儿医生“顶天立地”制定国内我们自己的指南,并要推动落实具体工作,还要向祖国各地包括边远地区扩展。 简短的开幕式和一小时工作会议后学术会议正式开始。会议分上、下午两个专场,共四个专题。每个专题都由青委委员从病例汇报开始,随后同单位学组委员针对病例展开主旨演讲深入分析。上午场的第一个专题为疑难、罕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进展和新生儿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发展与挑战。首先,北京儿童医院耿文静主任分享了一例发生血管异物败血症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让大家对罕见的临床情况有所了解,讲座通过如何从病人角度出发、科学临床决策、运用多学科合作及改进临床流程,四部分分享了经验。第二个专题为重庆儿童医院选送的ECMO治疗重度ARDS患儿一例,芦起主任通过该病例展现了新生儿人不断挑战生命支持新技术的极限及不断创造生命奇迹的魄力。 下午场由多学科协作管理的现状及思考,及超早产儿救治及并发症的早期防治两个专题组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夏红萍主任介绍的新生儿尿素循环障碍和高氨血症的诊治,让大家看到医护人员面对疑难杂症时的坚韧,通过多学科协作管理,给孩子带去一个未来,给家庭送去新的希望。随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林冰纯主任分享了一例超早产儿BPD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向大家更全面的展示了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并对临床治疗类似疾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以及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次会议的特色点是病例汇报后由黑明燕教授、史源教授、张拥军教授、杨传忠教授进行的主旨发言,及随后由相关专家现场提问及互动,就某一热点问题展开的热烈讨论,部分问题还引发争议,现场气氛活跃,不仅开拓了大家的临床思维,而且总结了临床经验。 一天的会议及时总结交流新生儿专业临床特殊病例,启迪新思想,传播新知识,挖掘科研新思路。学组和青委委员们齐聚一堂,总结展望学组工作,专研临床病例,大家深感受益匪浅、任重道远。 供稿:丁欣(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审核:冯星、周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