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在甘肃兰州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07-11

 

 2025年7月4日至5日“ 第十六届全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在甘肃兰州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位知名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为现场500余名参会代表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大会盛况空前,反响热烈。本次会议将有助于提高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诊治能力及基础研究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儿科消化及消化内镜的发展。



4日上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会议开幕式前为大家带来了民乐飞天舞《一梦敦煌》,为我们再现了敦煌壁画的千年神韵,不仅是艺术的绽放,更承载着医护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热爱,为我们的会议拉开了序幕。



       大会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19届消化学组副组长刘海峰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18届消化学组组长江米足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19届消化学组组长吴捷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第五届儿科分会候任会长龚四堂教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易彬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孙锟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刘冰副社长分别为大会致开幕辞。

       本次会议设置了25个主题报告、7个专题讨论会、6个科研分享、6个内镜诊疗视频分享和4个病例讨论。专家们围绕儿童胃肠、肝脏胰腺疾病、消化内镜、营养和肠道微生态等领域的国内外新进展和规范诊疗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内容前沿、新颖,为推进儿童消化及消化内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龚四堂教授以“儿童消化学科的建设与特色发展”为主题做了精彩的开场演讲。




       主题报告主要分为4大领域。肝脏胰腺疾病相关领域有4个主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吴捷教授主讲“儿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治进展”,从疾病名称的不断更新,到疾病的规范诊断和治疗,提高了广大儿科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舒赛男教授主讲“儿童肝纤维化的病因诊断与管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耿岚岚教授主讲“儿童急性胰腺炎的诊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春娣教授主讲“儿童慢性胰腺炎的诊治”,进一步规范了儿童肝病及急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胃肠道疾病相关领域有11个主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蔡威教授主讲“儿童慢性假性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江米足教授主讲“儿童消化道腐蚀性损伤的诊治”,空军医科大学唐都医院王宝西教授主讲“儿童难治性便秘的病因及管理”,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黄瑛教授主讲“儿童幽门螺杆菌的诊疗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徐樨巍教授主讲“儿童呕吐的诊断思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在玲教授主讲“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治疗策略”,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谢晓丽教授主讲“儿童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进展”,深圳市儿童医院王朝霞教授主讲“儿童炎症性肠病管理中的挑战”,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朱莉教授主讲“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诊治进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肖园教授主讲“消化系统相关遗传代谢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孙梅教授主讲“低血糖与遗传代谢病”,使大家对儿童胃肠道疾病的诊疗及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消化内镜相关领域有6个主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刘海峰教授主讲“AI技术在儿童消化内镜发展展望”,空军医科大学唐都医院江逊教授主讲“ERAT的儿科临床实践与挑战”,河南省儿童医院李小芹教授主讲“儿童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于飞鸿教授主讲“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李中跃教授主讲“儿童便血的诊疗思路”,湖南省儿童医院赵红梅教授主讲“儿童小肠疾病的诊断思路”,提升了儿童消化内镜的规范诊治理念。                

        营养和微生态相关领域有 3 个主题: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向伟教授主讲“婴幼儿喂养困难的病因分析与营养对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琳教授主讲“微生态制剂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规范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王莹教授主讲“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进一步提升了儿童营养及微生态的规范诊治理念。

                    

             

        疑难病例讨论环节,湖南省儿童医院李灿琳医生报告的“一例不明原因腹痛的病例分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许晓红医生报告的“破茧之路——难以控制的嗜酸细胞增多”,西安市儿童医院熊实秋医生报告的“肝硬化致消化道大出血一例”,上海市儿童医院林凯医生报告的“一例少见的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四位青年医生病例汇报条理清晰,所选病例以常见消化道症状起病,但是诊治过程复杂曲折,治疗难度大,涉及多学科,颇具代表性。八位点评专家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国内外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病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点评,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7个专题讨论会聚焦于:从指南到实践:落实食物过敏的规范化诊疗、从国际和国内指南变迁看牛奶蛋白过敏的分级管理、过敏询证新篇——最新随访研究启示免疫营养策略的核心价值、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管理进展、探索婴幼儿功能性胃肠病营养管理新策略、婴幼儿功能性胃肠不适及营养管理的前沿探索、中医药治疗脾虚湿困腹泻频的研究进展,提升了儿科医生对食物过敏及功能性胃肠病等常见疾病的认识及科学管理能力。

                                     

        为了加强消化专业青年人才的培养,本次会议特别设立了青年专场,由消化及消化内镜专业青年才俊在会上进行科研分享、内镜诊疗视频分享,成为会议的一个突出亮点!其中科研分享共6项,分别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梁新华医生的“γδT 细胞在 IBD 治疗中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邹 标医生的“粪菌移植恢复活动期儿童克罗恩病肠道菌群多样性:一项前瞻性试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粟颖医生的“LPS 刺激下 3 型固有淋巴细胞的时空调控网络与动态应答机制研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张卓医生的“LONP1 通过调控线粒体稳态改善炎症性肠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红丁医生的“NLRP3、GSDMD、IL-1β、IL-18 在克罗恩病合并肛周病变患儿中的表达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叶晓琳医生的“中国学龄期儿童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内镜诊疗视频分享共6项,分别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赵泓医生的“环状胰腺术后的 ERCP 介入治疗病例分享”、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王跃生医生的“儿童下消化道出血内镜诊治病例分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丁盛医生的“超声内镜下穿刺引流胰腺假性囊肿病例分享”、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曾令超医生的“ERAT 在儿童阑尾脓肿中应用的病例分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任路医生的“儿童阑尾异物内镜下处理的病例分享”、上海市儿童医院汪星医生的“婴儿一步气囊法胃空肠造口术(Direct PEG-J)病例分享”。

        各位青年才俊分享了科研思维及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常见问题,对于儿童消化医师的科研和内镜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5日下午,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儿童消化学科规范化建设研究组组长吴捷教授主持了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儿童消化学科规范化建设研究组换届仪式,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理事、副主任马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18届消化学组组长江米足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第五届儿科分会候任会长龚四堂教授出席本次换届仪式并致辞,为委员颁发证书。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儿童消化学科规范化建设研究组的成功换届为儿童消化学科发展注入了更多新鲜的力量,能够促进儿科消化人才的培养。

       最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耿岚岚教授主持了闭幕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吴捷教授致闭幕辞,第十六届全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学术大会圆满闭幕,会议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探索和前行就此止步,它更像是一个新的起点,激励我们在儿童消化和消化内镜领域继续深耕探索、不断创新。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携手更多的同道,共同为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