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静脉输液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更新启动会在上海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5-08-19

 

2025年7月11日下午《儿童静脉输液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以下简称为《指南》)更新启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本次《指南》更新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护理学组(筹)联合中华护理学会儿科护理专委会共同发起,旨在打造一部更贴近临床、更具科学性的儿童静疗护理循证指南。护理学组共30余位儿科护理管理和静疗护理专家齐聚一堂,为《指南》的更新建言献策。



《指南(2021版)》由第18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护理学组牵头制定,自2021年3月发布以来,在全国儿科护理领域得到广泛传播及应用。根据WHO指南制作手册对指南更新的要求及儿科静脉治疗领域不断涌现的优质证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护理学组在完成新一届学组组建后,启动了《指南》更新工作。护理学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主任顾莺为本次会议致辞,并介绍此次《指南》更新的深远意义及各工作组组成与职责。其中,核心专家组成员来自护理学组中的21家医疗机构,审稿专家组为护理学组全体成员、秘书组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深圳儿童医院推荐在循证护理领域有扎实的方法学基础,以及在儿童静疗领域有丰富专业基的骨干组成。且更新版《指南》邀请到5位国际静疗相关领域专家参与,旨在使本指南能够与国际接轨,在国际循证领域发出中国护理的声音。


护理学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主任顾莺介绍指南更新背景


张崇凡教授从指南制作方法学的角度为与会专家介绍本次指南的工作计划;指南更新工作小组秘书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文超就更新版《指南》前期准备情况进行工作汇报,内容包括指南注册、指南计划书撰写、指南问题优先性确定、PICO构建及检索策略制定,检索报告撰写及文献筛选等。与会专家就指南问题优先性展开激烈讨论,提出基于丰富临床经验的多项建设性建议和意见。


指南更新方法学专家张崇凡教授介绍指南更新方法学

 指南更新工作小组秘书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文超介绍前期准备工作

专家就更新版指南选题、静脉输液装置选择决策树框架讨论并达成共识


指南更新工作小组秘书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吴光英对更新版《指南》中关于“儿童静脉输液装置选择”形成专家共识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汇报。根据2021版《指南》的主题框架结合文献复习,为专家讨论中国版儿童静脉输液装置选择决策树构建提供讨论的核心要素。与会专家对该主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展开热烈讨论。每组专家依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头脑风暴完成了 “儿童静脉输液输液装置选择决策树”的初步架构,为指南制作核心组成员在该主题上提供了详实的专家共识类证据。指南更新工作小组秘书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吴金花就更新版《指南》中关于“儿童骨内血管通路”主题的系统评价进展进行了汇报;该主题是国内外儿童静疗领域首次关注的证据维度,作为更新版《指南》的一部分,将为本专科领域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提供基于证据指导意见。



指南更新工作小组秘书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吴光英介绍“儿童静脉输液装置选择”形成专家共识前期准备工作

指南更新工作小组秘书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吴金花介绍“儿童骨内血管通路”系统评价工作进展


本次启动会在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思维碰撞中缓缓落下帷幕,通过此次启动会的召开,为指南的制作提供了新鲜的思路和方向。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科学的态度在专家组的指导下,深化循证医学理念,为儿科护士、儿童及其家属筑起一到坚实的守护屏障。我们我们将以此次启动会为起点,凝聚共识、攻坚克难,让指南不仅成为专业领域的灯塔,更成为照亮患儿康复之路的温暖星光。

本次启动会在热烈而富有成效的学术研讨中圆满落幕,标志着《指南》更新工作正式启航。与会专家通过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为《儿童静脉输液治疗循证实践指南》的更新工作注入了创新理念和前瞻性思考。未来两年,我们将秉承循证医学精髓,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为平台,凝聚全国儿科护理之力,构建更加科学、规范的儿科静脉输液治疗实践的规范与标准体系,使新版《指南》成为引领专业发展的学术标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护理学组(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